综合新闻

文化与传媒学院举办“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符号与图像学密码”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5-11-06

       本网讯(通讯员:唐洁)2025年11月4日下午,文化与传媒学院在教二214教室成功举办题为“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符号与图像学密码”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刘琳娟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主讲,旨在引领师生深入探索欧洲古典文明源头,解读希腊神话背后的图像符号体系与文化密码,共同领略古典神话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

       讲座伊始,刘琳娟博士从希腊神话的文明地位切入。她指出,作为西方文化的深层根基,希腊神话在语言文字系统成熟之前,便以其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图像符号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是先民从“无知”走向“有知”的文化桥梁,也为后世图像学的独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石。随后,她以“诸神符号”为核心线索,结合图像学理论与经典艺术作品,带领听众逐一剖析核心神祇的形象符号与文化寓意:如以“雷电、鹰、公牛”为象征,代表至高权威的众神之王宙斯;持“权杖、布谷鸟、孔雀”,象征婚姻与王权的天后赫拉;头戴“盔与盾”、伴随“猫头鹰”与“橄榄枝”,代表智慧与策略战争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手持“武器”,象征蛮力战争与暴乱的阿瑞斯;脚踩“有羽翼的鞋”、手握“双蛇节杖”,兼具宙斯信使与商业、畜牧象征意义的赫尔墨斯;以及携“七弦琴、月桂、弓箭”,代表光明、音乐与预言的阿波罗等。此外,讲座还结合《帕里斯的裁决》《忒修斯与美狄亚》等经典叙事,进一步阐释了这些符号在具体神话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并从图像学视角剖析了其中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与社会文化内涵。

       本次讲座并未止步于神话故事的讲解,而是以“图像学”为方法论钥匙,开启了一种跨学科的深度对话。刘琳娟博士在现场演示了如何打破文学、艺术与媒介研究的壁垒,将抽象的文化理论应用于具体的视觉文本分析。这不仅为文传学子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分析工具,也生动体现了学院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文人才方面的鲜明特色与探索路径。

(审核:洪玉 责任编辑:文湘靖 江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