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特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发布日期:2021-07-09

       本网讯(通讯员:叶文君 张书凡 王亚朋)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体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贯彻党百年来的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把教育事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子上。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E路星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30日来到了金寨县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该项目工程于1990年5月19日成立,两个月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诞生,徐向前元帅亲笔为“金寨县希望小学”题写校名,全国希望工程由此开端。

       上午8时,团队一行踏上前往“希望小学”的征程,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车辆穿梭在山河间,掠过座座村庄。10时许,抵达校园前,高高的教学楼矗立在大门内中央处,庄严而肃穆,一簇“希望”之火于一行人员心中燃烧。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对于校园内进行调研,并录制宣传与讲解视频,用最真实的视频记录“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用最朴素的图片描绘“希望工程”在今日的辉煌成果,用最简短的言语道出“希望工程”的历史真谛。

       调研发现,校园内有两幢教学楼,分别是理论课教学和兴趣课教学使用的楼栋,孩子们不仅有日常上课时所在的教室,还配备了音乐教室,国家从起初设定“希望工程”建设,已规划好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案,开展德智体美劳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培养教学工作,掷地有声地把“希望工程”落在实处、干在刃上。在体育设施建设上,对于篮球场以及操场等基础设施的配备上趋于完善,课业之余亦能有锻炼身体的场地,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希望工程”成功的原因不仅来源于教育资源的配备,还由于有门卫室的严格把控、教师的尽职尽责、家长的绝对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些缘故,乡村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乡村振兴自然离不开教育事业,但由于地处山区,出行大有不便,仍需社会各界专注教育事业的人士提供帮助。

       李克强总理说:“‘希望工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要用这炭火燃起老区孩子的希望”。沐浴着爱心,承载着盛情,充分运用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环境资源,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深刻地体会到在党的关怀下、政府的帮助下,希望工程实施32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能够走出大山,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培育高素质返乡建设人才,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并紧随时代步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乡村之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小学”的实地勘察与调研,团队一行看到了党和国家对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对于“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的决心。深入地了解到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把教育放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子,把祖国的花朵捧在手心,不断推进中国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推进策略,以最优异的成绩夺取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旗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审核:吕翔  责任编辑:周刘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