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融媒体工作室/汪平璐 摄影:融媒体工作室/汪平璐 指导老师:王亚君)在热播剧《小巷人家》里,庄图南为建筑梦想努力拼搏的故事打动无数观众。在新华园,也有一位怀揣建筑梦想的热血青年——臧宸冉。作为中共预备党员、院学生会主席与一班之长,臧宸冉用行动诠释着“追光而行,终成光芒”的信念。本期“青春young”带你走一走22级建筑学专业臧宸冉的逐梦之路。
理性与灵感共生的“学霸”
采访开始时,我们从他获得此次国家奖学金的故事聊起。臧宸冉在角逐2023-2024学年国奖时,初次失利并未动摇其志,反而主动复盘总结,深入剖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臧宸冉说:“学习要敢想敢做,也要像打磨建筑设计方案般细致严谨。”
当再次迎来申请机会时,臧宸冉凭借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与持续精进成功斩获这份重量级荣誉。“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臧宸冉回忆起得知获奖时的心情,言语中满是谦逊。不过,兴奋之余的他迅速回归理性:“这份荣誉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成长,也清晰投射出我在学业上需要继续填补的沟壑。”
在各类竞赛的舞台上,臧宸冉是一位敢于拼搏、屡创佳绩的赛场标杆。他拿下了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三等奖、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以及第十三届“导航杯”模型制作大赛团队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此外,他还作为第一负责人获批1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法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在团队赛事中,臧宸冉常常扮演 “灵感担当” 的角色。 “我迸发出来的一些灵感可能会比较‘炸裂’,能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让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全新的可能性。” 臧宸冉说。
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的经历,对臧宸冉而言意义非凡。当时,臧宸冉所在小组将设计目标锁定为海边沙滩旁的公交车站。创意萌生时,距作品提交截止日仅剩 5 天,时间紧迫。“那几天,我们全身心投入项目,白天头脑风暴,晚上反复打磨,一心只为让方案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最终,这份努力让我们斩获省级三等奖。这个奖项既是对我们设计能力的认可,更是对那段难忘经历的最好见证。”尽管压力很大,臧宸冉仍旧怀念那段时光:“我特别喜欢这种和同学们并肩作战的感觉,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深刻和动人。”
在责任与热爱间闪耀的“多面手”
作为城市建设学院学生会主席,臧宸冉说:“学生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能为大家带来美好的体验,就是我最大的收获。”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和各种紧急任务,他始终保持冷静,时时提醒自己“三思而后行”,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安排工作。
作为22级建筑学1班班长,臧宸冉说:“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只有相互协作才能高效达到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很重要。”他积极组织拔河、班歌等各类班级活动,在策划和执行中,他注重发挥每个同学的优点和特长,让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和价值。“通过这些活动,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臧宸冉的大学生活并非只有学习和工作,唱歌、跳舞和手工制作是他的心头所好,这些兴趣爱好对他来说不仅是娱乐,更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沉浸式做这些事的过程,是我生活里的情绪出口。”臧宸冉毫不吝啬地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
在实践中追光的新华园版“庄图南”
臧宸冉深知实践对建筑学专业的重要性,始终以躬身力行的姿态探索专业的深度与广度。在山西平遥古建筑测绘实习中,臧宸冉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斑驳的壁画、残缺的石狮子。“这些看似细微的损毁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岁月。我很好奇石狮子原本的模样,也好奇梁上壁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说到这里,臧宸冉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各地的古建筑群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亟待我们珍视与传承。”
“书本知识搭建了建筑学的理论框架,参与这些实践后,我深刻感受到建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充满生命力的一方面。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容器,更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过往。”这段实践也重塑了臧宸冉对专业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和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积累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知识,努力创造出既符合现代需求,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
除了课程安排的专业实践外,臧宸冉还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场景。他积极参与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化作服务社会的力量——运用建筑学技能绘制乡村规划图纸,为乡村发展提供专业建议;更通过红色教育、留守儿童关怀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责任。回想起与村民同吃同住,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日子时,臧宸冉的嘴角也不自主地上扬:“看到孩子们在我们的关怀下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我心里也充满了自豪感。更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并非只关乎自身成就,更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
“追光而行,终成光芒”,这句自高中起便陪伴着臧宸冉的人生格言,成为他行动的指南和动力的源泉。
臧宸冉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并为之努力奋斗,终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那束照亮他人的光芒。
(审核:濮明月 编辑:颜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