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建设 >> 精品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之模块三:列强的行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9-08-30

列强的行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危害

 

【目的要求】让学生深刻了解外国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西方列强的侵华行径   

2.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次课我们讲了上编的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了解了中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了解了鸦片战争中国落后挨打堕入近代,围绕鸦片战争我们还分析了近代史的起点、社会性质、历史任务等基本问题,从总体上把握了这段从1840鸦片战争到1919五四运动八十年的坎坷历程。这次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地回顾这段历史,先看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线索:一条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条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时间,本章仅讲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时间的情况。】

同学们在了解这些基本情况的同时,更要掌握本章所讲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来逐一展开。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同学们在学习本章过程中,必须思考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不仅是本章的基本问题,也是学习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就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历史事件,研究近代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弄清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结果就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伴随着这个问题的思考,有这样一种观点“侵略有功,殖民有利”。他们说,资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光明,西方国家学者和民众的主流看法就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就是殖民侵略得好,中国应该感谢他们拯救!“殖民侵略有功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你是怎样看待的?

好,我请几个同学发表下自己看法,欢迎同学们积极发言,有主动的吗?

【。。。。。。请学生回答中ING。】

好的,有同学说片面,也有同学说正确,也有同学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想,现在日本经常有一些政要频频宣言大日本帝国当年在东亚共荣,所作所为正是为了解放中国、朝鲜以及亚太各国,你难道赞成日本这些政客的观点,日本殖民侵略是为了中国好,给中国带来光明,它不但没罪反而有功吗?

很显然,殖民侵略有功论是一种颠倒是非黑白的歪理邪说,是一种典型的强盗逻辑。我们要分析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问题,就必须首先批判这种殖民强盗历史观。

我们怎样看待西方的殖民问题呢?

好了,既然谈到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这个历史问题,那么我们有必要回顾欧洲殖民历史,必须对殖民主义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殖民主义的本质。大家中学可能听过,殖民者像有老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北欧海盗、还有以后新兴的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等。

殖民主义的表现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①在资本主义初始时期,殖民主义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比如武装占领,海盗式的掠夺,罪恶的奴隶买卖,欺诈贸易,海外移民等等。②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了某种改变,主要通过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掠夺地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③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除了继续采取上述各种手段以外,资本输出是剥削的主要手段,通过政治性贷款来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政治经济命脉。

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曾经大大的促进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本质的联系在一起的,剥削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是将别国殖民地化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毛泽东甚至这样说,“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到了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不能过活的地步”(《新民主主义论》)。

当然我们也承认,西方殖民势力统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为了最大限度获取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注意是按自己意图)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资本主义的文明,比如说,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些管理经验和某些科学技术引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再如,外国资产阶级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了维护侵略权益,以及满足再生产的需要,也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毫无疑问,这些在客观上会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1、这就是肯定马克思所说的“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也就是说,殖民主义客观上的历史作用,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的肯定。对此我们不必要回避,也不应该回避。因为要辩证看一个问题,就不能只看一面。

但是,注意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一味的过分夸大殖民统治的积极作用,以至于象前面所说的把殖民统治看作是传播文明的天使,看作是引领历史前进的先贤,看作救世主。因为,问题还存在着更加本质、更加具有根本意义的方面,那就是殖民统治者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绝不是要把这些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绝不容许这些地区真正走上现代化,以至于让它们由自己的经济附庸变成自己的经济竞争者,我们且不说殖民统治者在殖民掠夺中带给这些国家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通过战争赔款,投资利润,以及欺诈贸易等等攫取的大量财富,我们仅仅从强迫订立的各种条约,它们取得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种种特权,这些特权就象一根根巨大的绳索,把被压迫民族捆绑得死死的,扼杀了这些民族新政治新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无耻剥夺了这些国家地区生存发展的权利。

2、也就是抓住殖民主义的本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军事征服、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民族国家和落后地区,将它们变成附从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种本质必然要对落后民族国家地区带来灾难。

3、再一个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全面看,殖民侵略并没真正实现落后地区走向现代化。

殖民者来中国的主观目的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那样是“为极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绝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来帮助中国发展,因为不存在这个历史逻辑,我要侵略掠夺,我先把你发展强大了?而恰恰相反,为了罪恶的殖民利益,殖民者如强盗一般在中国烧杀抢掠、走私鸦片、贩卖人口、掠夺资源、发动战火,极其野蛮无耻。从历史道德的角度,我们一定要批判殖民侵略,而绝不能为殖民侵略美化邀功。

我们再来谈谈客观效果,尽管殖民侵略使中国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它的殖民过程并没有使中国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反而为了其自身的殖民利益,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又刻意扶持保留腐朽的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道路。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疯狂的殖民侵略,成为中国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和走向现代化的拦路虎和最大障碍!注意了,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论断。

我们也可以说,正是近代西方殖民侵略,用血与火在中国制造了血迹斑斑的历史长卷,把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亡国灭种的境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绝对不能不去谴责那些给我们带来灾祸的人,反而还要感谢它?这是非常荒唐的!

4、一个国家要得到正常发展,必须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而不是感谢殖民统治。

当然有人有说了,香港是个殖民地不是很好嘛!?所以有人非常痛恨,中国人怎么这么无聊呢?干嘛要反抗,应该多划几个香港出去,中国就发展了。所以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美化侵略的思潮,有人甚至感叹,中国要发展,再被西方殖民150年甚至300年也不为过。

我们说这种人的观点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观点。因为香港之所以发展得好,绝对不是仅仅因为是个殖民地就发展起来那么简单。它是由一系列特殊条件造成的,首先它是天然良港,再就香港人秉承中国人勤劳智慧的品质,并且还有内地人口资源供应等大力支持,有说内地一天不供水香港也成丑臭港,这是事实。

世界上有那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你看看有几个像香港发展起来的?几乎找不到。我们看看印度,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被殖民了100年,但是印度根本没有因为当了殖民地而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再看看当今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这没有一个在历史上不是殖民地,殖民侵略并没有发展他们,反而它们今天的贫穷和落后本身就是当年殖民统治者对它们战火摧残、残酷掠夺,无情榨取的结果。不仅如此,殖民统治留下的种种问题到今天仍然严重地困扰着这些国家,成为它们前进道路上的制约因素和障碍,正象德国《民进周刊》199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讲“现在非洲后殖民遗留问题仍有许多,当年的殖民者应该要为此负责”。殖民地半殖民地必须挣脱殖民统治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这是历史证明了的规律。所以二战以后,民族独立成为历史潮流,为什么脱离殖民统治,就是因为殖民统治不正常。

所以,一个国家要得到正常发展,必须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而不是感谢殖民统治。

 

好了,我们批判了“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强盗历史观,目的就是厘清思想,为了更好地理解近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列举殖民侵略的各种表现,看教材P18有四个方面: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我就按这四个方面简单讲解。

【对了,在讲述之前,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为什么要使用它?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地界定了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既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好,先看军事侵略。

一、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有人作了统计,从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上百次侵华战争,其中,

(1)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在近代中国史上影响极为深刻。五次分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英国法国发动的战争)、中法战争(1883到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越南的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到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发动的战争)。这些战争一步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深渊。

(2)三次小规模武装入侵: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1年)、日本进攻台湾(1874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具体不介绍了,但是我们认为,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不仅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现在依然还存在后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疆“东突”的“疆独”,台湾的“台独”,西藏的“藏独”等等,都是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留给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些民族分裂分子,都直接跟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脱不了干系。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发生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清政府谁也不敢得罪,还单独划一块地盘让日俄火拼,还宣布局外中立。这就好比两个强盗在主人家中抢东西打杀,而主人宣布不关我事你们慢慢打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说到底,这是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横行霸道的结果。日本赢得了这场战争,这是近代亚洲第一次打败欧洲,极大刺激了日本的民族自信心,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野心因此急剧膨胀,从此日本以东北为基地,极大的有利于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中华民族遇到了近代历史上最凶残的敌人了。

战争带来的就是大屠杀,每一次战争,都是要摧残中国人民的生命。

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近代80年有最臭名昭著的三大惨案,看教材P18。这幅照片真是记录了1894年11月22日,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只剩下36人,为的就是掩埋尸体用的。这幅图,我早在1990年时看的,我当时读小学,你们估计还没出生,看了对我幼小的心灵震动很大。

呃,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第一方面,发动战火屠杀中国人民。

2、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有关专家专门做过统计,自1840年以来,近代110年资本—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包括章程、附款等等,达1100多个,几乎每年10条,每月1条,这些条约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有7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也是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的见证和轨迹。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其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直接割占中国领土、直接驻军、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我这里重点谈一下,近代中国领土丧失的情况。我想请问大家,近代从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对,沙俄。也完全可以这么说,近代从中国得利最多的民族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本身与中国并不接壤,它是个欧洲国家。在蒙古征服世界的时候,13—15世纪被蒙古金帐(钦察)汗国统治了200多年,叫做莫斯科大公国,城邦国家,面积也很小跟永州也差不多吧,后来俄罗斯推翻蒙古独立发展。俄罗斯历史非常有名的沙皇彼得一世,励精图治使得俄国拥有了第一个欧洲出海口波罗的海,成为海洋国家,俄罗斯不断向远东地区扩张,对领土极具贪婪的沙俄霸占了杳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并扩张到中国北部边境。与沙俄彼得一世几乎同时代的中国皇帝是康熙,当时清朝处于向上发展强盛阶段,所以沙俄侵略中国的图谋没得逞。1689年中俄签订还算比较平等的《尼布楚条约》,自此中俄边境一直相对稳定。

但是1840年中国落后挨打堕入近代,国力衰弱。沙俄开始对中国蠢蠢欲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几乎都是在不费一枪一炮情况下,通过军事恐吓政治讹诈勒索等等卑鄙手段获得相当多的巨大利益。

①1858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去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看地图绿色部分,相当于3个湖南那么大。

②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万平方公里土地。【注意了1858年《天津条约》有四款,中俄、中美、中英、中法;但是《北京条约》有三款,中俄、中英、中法,没有美国,为什么?对,因为当时美国忙于内战南北战争,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林肯,所以无暇东顾,所以没有美国。而俄国本来跟第二次鸦片战争没直接关系,是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当时清政府害怕战争,忙着向沙俄美国求助,希望它们能居中说好话,俄国名义上一边说居中调停,实质上为英法联军提供情报,后来英法联军退兵了,俄国说全靠它的功劳,以调停居功,率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这个条约使得中国又丧失了大片领土,大家看地图,库页岛现在是石油天然气储备非常丰富的岛屿,现在中国买石油买来买去还是买以前自己的。我们啊很多年轻人主要是男生,非常崇拜俄罗斯,动不动中俄好兄弟,以后中国联合俄罗斯兄弟消灭美国日本。当俄罗斯是好兄弟,说明你真的不懂近代以来的中俄关系史。可以这么说,俄国近代以来没干几件好事,近代沙俄对中国鲸吞蚕食不用说,而且后来的苏联策动外蒙古独立,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苏联长期在中国北部边境屯兵100多万,挑唆印度越南挑衅中国,等等,还有1960年苏联逼债,中国没办法连军用储备粮都赔了,饿死了无数中国人;再说现在俄罗斯卖给中国武器,一些男生崇拜俄罗斯大多是军事迷,但是你注意了人家卖你的大都是淘汰的垃圾品甚至假冒伪劣,后果很严重。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近代洋务军事技术包括先进武器大多购自德国和俄国,可是甲午海战很多武器根本就是假冒伪劣的。一部近代以来的中俄关系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俄罗斯不断对中国鲸吞蚕食、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军事恐吓的历史。所以大家一定要警醒,不要被媒体刻意亲俄所迷惑!】

③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南新疆以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④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等,修修补补又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本来沙俄已经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把新疆接壤俄罗斯的北部伊犁地区全部纳入俄罗斯版图,但是,我们知道有一文一武的两个湖南人虎口夺食,你们知道是谁吗?一个武的大将左宗棠收复伊犁,极大的配合了另一个文的外交家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与沙俄的交涉,后来搞了一个改订条约,尽管仍然还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已经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了。】

因此,近代沙俄从中国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3个法国、5个日本或德国,6个英国、50个台湾!

我们看地图,这是清道光1820年左右清朝全盛时期的版图,大概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像片桑叶,这是割占领土之后的中国,越来约像公鸡图样了。

鉴于中华民族面临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危亡境地,一位爱国知识分子革命团体兴中会会员谢缵泰,做了一副《时局图》,我相信大家中学应该看过。真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形象地把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局形象的展现给国人,警示国人一定要觉醒起来,救亡图存。

图再简单介绍一下。【北极熊是沙俄、太阳是日本、旗子是德国、老虎是英国、癞蛤蟆是法国,外边还飞来一只鹰是美国,里面中国官员居然还贪污腐败吃喝嫖赌,形势已经万分危急了,极大地警示了国人必须变法图强了。】

【除了,直接割占中国领土,还有直接驻军(《辛丑条约》后开始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再就是设立租界(在中国十六个省共设立30多个租界。“30多个租界——国中之国”特点:第一,行使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行政、司法、税收权利。中国政府不能过问;第二,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驻租界;第三,租界完全成为受外国人管理和统治的中国领土。)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时局图”显示):沙皇俄国强租辽宁、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洲湾,把山东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的九龙新界,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赔不起就直接抢劫。例:火烧圆明园【雨果的名言: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大肆劫掠放火焚烧。可见殖民主义者不是传播文明的天使和救世主,而是摧残和灭绝民族灿烂文化的魔鬼!这是殖民强盗的罪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即160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的三分之一(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4000万左右)。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 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 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8000万左右)。而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4到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这种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第一,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实际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美国公使田贝说过,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这就是说,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外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在外国与外国使馆之间的区域是外国控制的,今天是中国人民武装部队保卫的。这反映了新中国的主权完整和独立的特征。)

第二,享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审判。(由外国公使来审判)

第三,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2、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略)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使得西方列强意识到,无法把中国变成纯粹的殖民地。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他们甚至企图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变成他们在中国的最高代理人。在八国联军的猛烈打击下,《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帝国主义已经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扶植皖系军阀各派系,导致军阀连年混战。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三、经济掠夺

这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在,殖民者来中国为的就是来经济掠夺扩张殖民利益的。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从1840年到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多个。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是近代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下被迫开放的,外国资本主义在这些地方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它们与我们今天的开放城市有本质区别。是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开放的,它们走私鸦片、贩卖华工等,比如在租界的公园一般挂着汉语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开始了。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主权。进出口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帝国主义掌握近代中国海关,是帝国主义打击和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其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本国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与现在的世贸规则作比较)

《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五”,即5%左右。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1854年英法美三国获得上海海关管理权,1859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将总管海关事务的权力交给了英国人李泰国。由于海关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华商和洋商处于极其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这里不能不提到英国人赫德,他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权力很大,清政府很多人事任命他不同意那是人命不下的,再一个他还曾充当清政府外交专使代表与外国列强谈判,这一个侵略者怎么可能维护中国的外交主权呢?

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其立场绝对是偏向英国的】

外国侵略者直接操纵中国海关管理权,等于掌握了管理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这就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同时,又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进行经济侵略。

①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外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把中国作为一个新打开的无比广阔的市场,立即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把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运到中国来销售,甚至把中国人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和钢琴之类的商品也大批运进来。

②列强疯狂从中国掠夺原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从中国掠夺茶、丝等农产品。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与商品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

③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外国在华开设的洋行遍布于各大城市,其中著名的有英国怡和、沙逊、安利等洋行,德国礼和、禅臣等洋行。它们操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并使中国商业资本成为其附庸。开办工矿企业、 开设银行,它们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办理存款贷款,甚至发行纸币,向清政府发放政治性贷款,从而操纵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金融命脉。事实告诉我们,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必然是它们经济势力的进一步入侵。这一切,都将中国逐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即投于进出口业以及与商品倾销相关的运输、保险、银行等事业的资本,而非工业资本。

《马关条约》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但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入的,而是大部分在中国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直接掠取的。

【近代帝国主义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与今日大量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有何不同?

①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是否有主权约束是重要的不同。(在中国范围内一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②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而驾驭国际竞争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③根本目的和后果不同:当今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近代中国列强的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及段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外来、帝国主义来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获取最大的殖民利益。

①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织布机,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②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通过政治性贷款和高利贷,以达到控制中国政治经济的罪恶目的。它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 000万至5 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③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以后陆续开办或在中国设立分行的重要外国银行还有很多,(看教材P25第一段)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④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控制铁路就像吸住了血管,不仅攫取巨额利润,获得铁路沿线的许多经济权益,而且还从政治军事上取得铁路及其沿线的控制权,确立和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同时,外国资本还控制了中国的沿海和内河的主要航道及航运业。

⑤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外国商人依仗特权,垄断工农产品价格,打击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加速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

总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极大地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中国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经济,正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四、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侵略你了还要教你说侵略得好,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侵略。目的就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要泯灭一个民族的斗志和民族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像日本侵略中国的同时还高谈什么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宣扬日本统治下的王道乐土,强迫中国人学日语做国语,目的就是从精神上消灭中华民族。

【辨析:关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文化渗透这个问题,情况非常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与讲授。

一方面,要明确资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渗透的根本目的是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是为了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文化侵略或文化奴役。因此是反动的,这是基本结论,也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我们不能含糊。而且这种文化渗透活动在近代中国更多的是批着宗教外衣,通过来华传教士的传教布道,宣传基督教义,以便“中华归主”,灌输精神鸦片。

另一方面,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把外国人在华活动完全看作是文化侵略,不能忽略有少部分传教士是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不能一概被说成是文化侵略者,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要正确分析传教士来华在传播西方文化中的作用。他们在华建立学校、医院、育婴堂、出版机构,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翻译与出版西方书籍,介绍西方的科学与文化,在改良中国社会风俗、实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杰出贡献,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但这只能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必须服从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之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主线。】

主要表现看教材P26: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态。西方传教士航海东来,当然首先是为了传播所谓“上帝的福音”,他们中大部分是由西方国家派往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肩负着殖民侵略的使命,或者探险勘测地形水文,或者搜集军事情报等等。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对殖民侵略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至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1832—1851年)和《北华捷报》(1850—1864年,后改名《字林西报》)。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即“本昔之治印者,一一移而治华”。广学会翻译出版的书刊,也常常美化帝国主义侵略。如李提摩太在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序言中说,“泰西各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然闭关开衅之端则在中国,故每有边警,偿银割地,天实为之”。

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英国人邦德在《我们在中国的一份责任》一书中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将会重演过去哥特人、汪达尔人蹂躏罗马帝国的悲剧”。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驱使他们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3、焚毁和掠夺文物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大概有三种途径:

①战争掠夺,以英法联军为主的帝国主义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再如“八国联军”对清宫珍宝的掠夺。

②多年来一些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大批盗取、骗取文物,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所谓“研究”、“考察”、“探险”的过程中,大肆盗窃、非法挖掘。

③来华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非法途径骗买甚至直接盗取等手段获得文物。【像大量甲骨的流失。

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例就是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从大沽出发,经通州直抵北京郊外,10月7日至10月9日,把著名的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纵火三天三夜焚烧。这个经过清朝一百多年经营、汇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美称“万园之园”,综合中西建筑术、聚集古今艺术品而成的壮丽宫殿和园林,顿时变成了废墟。法国大文学家雨果1861年写道,“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物的条件下,圆明园大规模地遭到了蹂躏。”

再一个事例就是八国联军的抢掠。

这些自称是西方文明的传播者的侵略者充分暴露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践踏文明的野蛮行为和丑陋嘴脸。八国联军1900年8月进入北京到条约签订,一年的时间。他们假借守卫、驻防、参观等机会,对皇宫文物大肆偷盗甚至抢劫。到1900年底,珍贵文物损失过半。损失最严重的是南海、中海、北海的皇家御园,各国军队分头把守,经过数月,三园文物损失几乎殆尽。这些西方所谓的文明的传播者,事实是野蛮践踏文明。】

 

【前面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毛泽东同志精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人认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相对于中国近代的贫困落后只是它的外因,不可能起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外国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的决定性力量,这是中国近代这80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回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即: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绝不是为了把中国变为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国,而是要把它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对它们来说,经济不独立的地大物博的中国是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极好的市场,是进行资本输出的好的对象,一个廉价的原料产地。如果一个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中国,就会成为它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一点,恰恰是它们不愿意看到的。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千方百计的进行政治控制、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掠夺、无孔不入地进行文化渗透的根本目的。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为什么“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因为在旧中国,绝大多数是农民,一旦农民破产,必然激化社会矛盾。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农民的关系:第一,大笔的赔款转变成农民沉重的负担,农民的税负不断翻番,不堪承受。第二,是经济上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就控制了中国农产品走向市场,价格由它们说了算。)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性,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把中国的中央政府变成其附庸;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转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之中,使中国成为西方大国和日本的经济附庸,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一句话,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上的落后和人民生活的贫困,如果我们不推翻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就不可能有独立繁荣富强的新国家。换句话,我们近代的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

【附: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果:

首先,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由独立的封建大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国,社会特征、阶级关系,社会矛盾、历史任务都发生相应变化。

其次,逐渐操纵了中国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与经济命脉,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殖民主义体系,沦为其附庸。

再次,造成近代中国极端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平衡状态,并与封建势力相结合,形成了双重压迫,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经济进步。

最后,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奋进,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传播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变革提供了外部刺激条件。注意了仅仅是外部刺激条件,不是说侵略了就发展了,中国的现代化是根本是内因,是中国人民在遭受列强打击侵略后自强不息奋斗的结果,不是西方殖民者恩赐的结果。】

 

【课堂总结】

落后是要挨打的,但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例子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战争就是明证。

           

 

【课后思考题】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

2.列宁: 《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毛泽东: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

4.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目的要求】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及失败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2. 教学难点:从唯物史观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这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但是并没有使中国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那原因何在呢?下面我们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另一条线索——抗争史。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这是我们讲的第二条线索。

关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这也是近代史学习中存在思想混乱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人民的反抗实在没什么意义,越反抗列强侵略得越厉害。鸦片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都是在敌强我弱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在中国远远落后于列强的总体态势下,象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贻误大事,是狂妄自大,虚骄误国,正是他们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和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而琦善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是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委曲求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形势,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国家的利益。

也就是说,既然落后就要挨打,那反抗也是没用的,因为反抗以后仍然是失败,而失败后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一句话,中国的抵抗误国?不抵抗合作就利国?是不是这样呢?

好,我们来仔细分析中国面对列强侵略到底应不应该反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不等于“落后只该挨打”,落后也要抗争自强以致不挨打。

“落后挨打”的本意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总结近代历史屡遭外国侵略得出的一个惨痛的教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它是个积极的命题,它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醒我们一个国家首先要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尽快摆脱落后的状况,使自己强盛起来,使自己迎头赶上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把“落后挨打”理解成“落后只该挨打”,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一样,“完全变调。 “落后只该挨打”这是个消极的命题,中国作为落后的弱国在列强面前活该挨打,不应该反抗,反抗没有用,它宣扬奴隶主义,泯灭民族斗志,鼓吹在强敌当前的时候只能俯首帖耳,逆来顺受,任凭侵略者作威作福。

第二,落后弱小国家民族的抵抗必然失败徒劳,是错误论调。

这种观点有个假设的前提,认为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在反侵略的战争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的逻辑就是,既然要失败,那么反抗是徒劳无益的,既然这样,就不如不反抗。

但是,事实是落后国家反抗强敌不存在必然失败徒劳的逻辑。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弱小的一方战胜表面上强大的一方的事例屡见不鲜。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落后的小国海地赶走了法国殖民者而赢得了独立,这些是典型的例子。从我国来看,如果因为力量悬殊就放弃了斗争,哪里还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而赢得革命的胜利呢?大家可以想象长征。长征开始的时候,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的武装力量相差那么悬殊,如果因为我们力量的弱小就放弃了斗争,哪会有后来一系列的胜利呢?“对于中国的民族战争来说,以弱胜强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为什么弱的能胜强的呢?这是因为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军事力量,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政治动员,战争的谋略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实,大家也有同学爱看美国大片,欧美人也宣扬爱国主义的,对个人英雄爱国者非常赞赏钦佩。而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决不会在有获胜把握的情况下才真正投入战争,而是迎难而上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像美国一部影片《爱国者》歌颂北美脱离英国殖民的独立战争英雄和爱国者都是在危难时候挺身而出的,而不是等着好条件去做大英雄。

而反观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和爱国者,莫不是危难之际为国捐躯。作为历史的评判,当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被压迫民族头上的时候,我们却一味责备为国家存亡而拼死抗争的人们,这难道有点起码的公平吗?

第三、落后弱小国家放弃抵抗,与入侵者签订“和平条约”,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和平摆脱民族危机。

既然反抗是徒劳的错误的,在他们看来当侵略者用军舰大炮打来的时候,弱小民族该怎么办?对此,他们提出了两办法,一是先不要抵抗,等到整顿军队,充实武力后再战;另一办法是放弃抵抗,和侵略者签定相当友谊的和约。对第一种办法,我们不用研究。因为战争什么时候打,用什么方式打。从来都是由侵略者决定的,难道侵略者要等到你整顿军队,充实武力后再发动侵略战争吗?这显然是荒唐的。对第二种办法,清朝政府在面对列强侵略的时候,曾经不断试过这个办法,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尽心竭力幻想通过各种让步来企求各国的调停,来避免战争,结果战火照样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而战事一开,李鸿章消极应战积极求和调停,还是避免不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悲剧。

因为,侵略者的要求真所谓欲壑难填,决不是一点小的让步就可以满足的,相反,你越是让步,它越是得寸进尺,对此林华国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中外战争史中,被侵略者以完全抵抗迫使侵略者降低侵略要求的事例并不少见,而以放弃抵抗赢得侵略者让步的事例却闻所未闻”。(《近代历史纵横谈》P147)

第四、落后弱小国家抵抗即使失败了,也不同程度地对历史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历史前进。

我们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是非的。上编八十年来,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一直到辛亥革命,没有一个运动不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程度地对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民在走向新的更高形式斗争的必经阶梯,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奠基石之一。那么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也是一样,甲午战争失败,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耻辱。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掀起新的崛起的浪潮,爱国主义得到了新的昂扬,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华民族来讲是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就是一种历史的补偿。历次抗争的失败却也一步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教育了中国人民,为以后的抗争革命运动提供教训奠定基石。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能量与精神,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生机与活力。敢于反抗是有血性的表现,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斗志血性,那是悲哀的,这样的民族没有希望。我们也不希望翻开历史书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先辈卑躬屈膝签订卖国条约,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是为民请命杀敌报国的民族英雄。可以这么说,正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民族独立解放才有希望,也正是近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反侵略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中国。(看教材P30倒数第二段)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在近代抗争中所铸就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而自豪!

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粉碎了殖民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以上我们批驳了中国没必要反抗强敌的错误论调,历史事实证明近代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伟大意义。下面我们简单的回顾这段反侵略的斗争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人民群众的抗争和中下层爱国官兵的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经了百年长夜。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近代中国遭受的五次侵略战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次大规模的抗击侵略的战争。整个中华民族都感到自己已濒临亡国灭种的险境,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强化了中华民族那种内在的凝聚力。国难当头,各阶级、各阶层聚拢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英勇抗争。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州附近的以三元里为中心的一百零三乡人民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841年英军逼近广州,驻军广州的奕山和侵略者签定了投降条约。群众对这种无耻投降非常不满,加上英军又在广州城外肆意横行激起了群众的愤怒,聚集了五六千人包围英军,恰好当时雷雨大作,敌人的火药完全淋湿,洋枪失去作用,三元里人民依靠原始的武器,打死了二百多名英国官兵,缴获了大量武器,取得巨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人民描述这一反抗是“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众民合力强敌摧。”。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自发起来反抗外国侵略斗争的第一声,从此之后反抗的斗争连绵不断。

从林则徐的矢志禁烟开始,出现了许多壮丽感人的历史画面。决战沙场的水师提督关天培、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两江总督裕谦、定海总督葛云飞、江南提督陈化成、镇江副都统海龄,他们全都英勇抗敌,临危不惧,壮烈殉国。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中的左宗棠(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在太平天国和西北回族反清起义影响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但是,这些运动都被少数上层贵族所利用,演变成一场民族间的内讧,使外敌入侵有了可乘之机。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便乘机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两年以后,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所谓“哲德沙尔国”,并自产为汗。这时沙俄见有机可乘,便向清政策表示:既然你们失去对新疆的控制,那么我们为你们暂时管理一块你们管理不了的地方,那就是伊犁河流域。1871年,沙俄派兵占领伊犁地区,并和阿古柏签订条约,承认哲德沙尔国。英国紧步其后承认阿古析柏政权。面临西北边疆的危机,左宗棠进军新疆后,在人民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方针,连连获胜。于1878年初,消灭了阿古柏的入侵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使脱离中国14年后的新疆再入版图,左宗棠的功劳光照青史!此后在中俄伊犁交涉事件中,左宗棠中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密切配合和支持赴俄交涉的外交官曾纪泽的斗争。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收回了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当年,左宗棠在行军途中和收复新疆以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兴修水利、修筑堡垒、开辟道路,并在大道两旁广栽杨柳。至今,那里的柳树枝叶茂密,人们称之为“左公柳”,后人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中法战争中的冯子才(1885年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关退守广西,广西门户大开。危机时刻,清政府重新起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率领部队,构筑关前隘工事,坚守镇南关。法军猛攻镇南关,在关前隘受阻,激战中有的法官已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率两个儿子冲出长壕,扑向敌阵,展开肉搏战,一时间“肉雨扑征衣,血花飞满面”,喊杀之声。闻数十里。与此同时,中越军民也纷纷前来助战,法军在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后夺路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法人自谓入中国以来从未受此大创”)、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都是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将领。正是他们领导广大爱国士兵的拚死抗争,使得帝国主义列强进攻中国的锋芒屡屡受挫,在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民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在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反抗力量,它们是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抗争的主力军。太平天国革命席卷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将旧式农民斗争推到了最高峰。它不仅反封建,而且反对外敌入侵,严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农民阶级高举反清灭洋的旗帜,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在中国大地上展开。面对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义和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义和团的斗争打乱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它虽然归于失败,但却通过血的教训,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不打倒它,中华民族不可能有振兴之日,也不可能有清除外患之时。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大有瓜分中国之势,这样的时代背景,将尚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推到了历史前台。他们试图通过改良,达到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目的,掀起了具有历史影响的维新运动。但是,血的事实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只能是一种幻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摒弃了改良主义的幻想,决心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中华民族抗击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史的中心内容。一次一次的抗争,使中华民族度过了一次次危机。正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这个民族是永远不可征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面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顽强不屈的反抗。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    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每一次战争的过程中都有爱国官兵的拼死抵抗,群众的奋力反击,但为什么每一次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都以签定丧权如果的条约而结束呢,这个问题是特别值得我们思索的,也是对现代社会特别有启发的。在现在这个科技军事超级发达的时代,要想自立于世界之林,某得良好的发展时机和时局就的深入分析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从失败中寻找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

总的说来,这五次战争的其实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落后的农业大国与新兴工业王国的较量,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具体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

毛泽东概括: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48页)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一)晚清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的表现:

1、吏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腐败。

清政府官僚机构膨胀,吏治黑暗,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社会上广泛流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的说法。腐朽的政权必然有一支腐败的军队。清朝政府极度腐败,营务废弛,军纪荡然,军官吃空额,克扣、冒领军饷,敲诈勒索;士兵不勤操练,许多人竟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国防力量虚弱。

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排斥、打击抵抗派,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防民甚于防寇”。 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军队的腐败,必然丧失战斗力。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投入陆上作战的是当时有新式武器装备的淮军,但这支军队已腐败,叶志超部队在朝鲜战场上一溃千里就是明证。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抵抗。

这是战争失败的首要的和直接的原因,而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又往往与他们的政治立场有关。清王朝的大多数官员和将帅害怕拥有船坚利炮的外国者,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害怕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会危害到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为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时,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大寿(1894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60寿辰庆典,除要求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11月7日慈禧太后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皇帝与大臣们陪坐听戏3日,不问国事)。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和战争指挥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控制的北洋海军和淮军的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整个战争,战前没有一个详细而周密的作战方针和作战计划,没有一个专门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统治者更是在和战问题上争论不休。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年9月17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匡力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

3、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不了解世界形势,不懂得抗击敌人的基本策略。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对战争对手英国一无所知,连中国与俄国是否接壤也不知道,对英国为何要由女王来统治英国无法理解,对英国的战略战术无从知晓。在日本拨大量款项建设水军的时候,慈禧太后却把大量的钱财用来建造宫殿,或为光绪皇帝筹办婚礼。

很明显,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80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代仿造西方的滑膛炮。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

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固然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多种因素:战争的正义性,人心的向背,军事的实力,国力和地理条件等,指挥战争的人不能够超越这些客观条件的许可的限度去乞求战争的胜利,但是,人们可以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胜利。而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最终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就拿第一次鸦片战争来说中国有取胜的条件: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侵略战争,当时的中国是处于被侵略、自卫的地位,清政府从决定严厉禁烟到须导组织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战争在中国本土进行,占了地利,易持久,英军是远途作战,易疲劳,因此是希望速战速决。中国本土军队有八十万,英军七千,战争结束时,兵力增加至二万。

不利因素是武器,当时清军使用的是鸟枪,是明代引进的“佛郎机”等火炮样式制作的(射程100米),当时英军已使用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300米,武器落后了200多年。

武器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领导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是清政府,它无法真正担负起领导与组织反侵略战争的任务。

首先,表现在清政府昧于世界大势,昧于知己知彼,表现之一:对英国早就准备对中国采取武装侵略的阴谋毫无警惕。清政府所以决定厉行禁烟,主要是如林则徐所说: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此,清政府决定禁烟。清政府采取厉行禁烟的措施是正确的,但清政府当然不可能知道,鸦片政策,是英联邦驻印度殖民政府制定的,也是英国政府所制定的,战争前夕,中国每年有一千一百万元的白银流入英国,英印政府的财政总收入至少有十分之一来自对华鸦片贸易。当清政府禁烟之时,英国是不惜为此进行战争的。

其次,实际上是早有迹象,英国多次派船只在中国沿海测量航道,绘制地图,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作战方案,提出英国本土和印度舰队联合行动,提出利用季风,二月时集结舰队,四月中旬开始行动,路线上主张先打天津,因天津离北京近,可以早日逼迫清政府结束战争。英国后来基本就采取了这种方案。所以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是早有准备并决心打到清政府投降为止,不过是在寻找时机与借口罢了。禁烟问题就成为他们挑动战争的导火线。

表现之二:由于不了解世界,不了解英方,致使许多将领根本不懂得近代战争,他们既盲目虚骄,一旦遇敌又畏敌如虎,在具体战略战术上,缺乏通盘策划。而造成统治阶级和大多数士大夫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原因,就在于闭关自守政策,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自大的心理,他们完全不认识近代英国已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蛮夷”。领导战争的统治集团在这种心理与认识支配下指导战争,如何能胜利呢?“知己知彼”,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条件,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清政府是在不了解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

表现之三,清政府不是一个团结抗战的政府。在敌人侵略面前,清政府内部分成抵抗和投降两派道光皇帝则动摇于抵抗与投降派之间,使战争三起三落。

总之,掌握战争领导权的人不了解世界大势,被动挨打,压制抵抗派,使中国最有利最积极的因素无从发挥。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思考鸦片战争等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这一问题时,我又想到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有些思考想与同学们交流:历史曾无数次地证明,文明衰败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几千年来,黄河文明受到多少次伴随征服的外来冲击,但它始终没有陨落。我们曾经很欣赏这种强大的文明同化力量。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的巨大变化,促使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也就是近现代历史上很有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种思想就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1、新思想的萌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为什么“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主要在于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另外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2、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是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和《海国图志》: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3)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在地主阶级中又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以“自强”为其重要口号,他的实施办法,主要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即叫做改善旧的生产力,而固守封建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也就是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洋务运动本身的局限性,它并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洋务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运动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运动,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新起点;它打开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使人们认识到西方国家不仅是船坚炮利,而中国“旧法不足恃”,为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运动准备了条件。郑观应《盛世危言》为代表,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实行“君民共主”制度主张,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4)近代中国农民也在斗争中探索自己求得翻身解放的道路。像太平天国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由于其本身不能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其中反映的绝对平均思想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不过,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倒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出现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大胆地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方案破产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从维新派的失败中觉醒过来,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真理的最高成就。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第二、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个阶层普遍感觉到严重的民族危机感,有诗描述“世间无物祗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正如康有为所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船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为有之奇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孙中山说“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觉醒,促使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而奋斗。

 

 

 

【课堂总结】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但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例子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战争就是明证。

3、中国人民的侵略斗争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           

 

【课后思考题】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中国在近代为什么遭遇“挨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

2.列宁: 《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毛泽东: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

4.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新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