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建设 >> 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稿之模块二:把握精髓 实事求是

发布时间:2013-08-30

  把握精髓 实事求是

本讲制定人:   杨冰    教研组长签字:            授课教师签字:           

【目的要求】

(1)掌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

(2)熟悉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发展的历程。

(3)理解坚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要走自己的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温家宝在安徽的农村调查

温家宝是中央领导层深入到安徽农村搞调研次数较多的一位;同时,也是让陪同他

的地方干部最头疼的一位。为了了解到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他常常不给地方一些领导人留面子,想方设法冲破对他的“封锁”,使得刻意弄虚作假者不知所措。

一次,温家宝到安徽检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在阜南县,县里安排是看小陈庄,这是一个新建的村,两排楼房十分漂亮地拥路而立,中间的马路也修得很宽,看上去不仅富足,还透出几分气势。但是,温家宝下车后只看了一眼,就拒绝进村去看。这弄得陪同的领导十分尴尬。吴昭仁是多次陪同温家宝到安徽各地视察的,彼此已经很熟悉,他打破僵局走上去说道:“既然来了,进村看看吧!” “不看,”温家宝不为所动,“要我看什么呢?无非就是几个有钱人,盖了几幢新楼房。”

县里领导忙解释:“还有个座谈会……人已到齐了。”

温家宝坚持说:“这个座谈会我不参加。”

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窘迫。

这时,走来了两个农民模样的人,温家宝于是上前打问:“搬到这儿来,你们是自愿的吗?”

对方高声答道:“完全是自愿的。”

温家宝若有所思地又问:“住这样的房子,花了多少钱哪?”“两万多。”

温家宝朝村里望了望,空无一人,就打量起走过来的这两个“农民”。显然他已从对方回话的口气中悟出了什么,指着其中的一人问:“你在村里具体干什么呀?”

对方说:“支部书记。”

温家宝幽默地笑了:“那我就问问你,为什么要修这么宽的马路,占用这么多的耕地呢?”

支部书记哑口无言。

重新回到阜阳市,市委将温家宝一行安排在国际大酒店,温家宝一听是“国际大酒店”,坚决不住,要求住招待所。

由于温家宝的坚持,最后下榻的是作为市委招待所的“颍州宾馆”。晚饭后,温家宝也不愿休息,要求安排两个县的领导汇报有关工作。汇报时,太和县委书记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刚念了个开头,温家宝就示意对方停下来:“你们不要念稿子好吗?”

离开了稿子,这位县委书记竟不知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了,变得吞吞吐吐,十分狼狈。

温家宝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今天下午,我很生气,在阜南县的那个村子里,见不到一个群众,不知道你们想让我看什么?去年,我到河南省,一个县委书记也叫我去看一个这样的村子,见不到农民,村里的马路修得比你们这儿看到的还宽,房子也比这儿漂亮,我就问那个县委书记,这样好的村子在你县占多少呀?他支支吾吾地说,百分之二十吧。我说,好,就是占到百分之二十,还有百分之八十农村的情况,你带我去看看好吗?他马上说,路不通,不好去。我说,车子去不成,人总可以走进去吧,那么多的农民可以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呢?你带路,我要进去看看。”……

陪同的安徽同志,当然听得出此番话的意思。借故路不通,不希望他看到自己管辖范围的落后、贫困状况的,不止是河南省的那位县委书记,他在安徽舒城县就有过同样的遭遇。只给上面展示“政绩”,看“莺歌燕舞”,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像瘟疫一样在许多地方蔓延成灾。

那天晚上,温家宝谈了很多,谈得推心置腹:“阜阳地区我来过几次,通过前后对比,我看有很大发展,农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当然离小康的要求、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一个地区里面也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可能有很好的村,但也有相当多的一般村,还有很多贫困村。就一个村子来讲,也很不平衡,有富裕户,有大量的一般户,也有比较困难的户。我觉得我们的农民非常知足,就吃几碗白米饭,没什么菜,住的又是那个样子,但是对党,对政府,却没有什么怨言,非常朴实。我感到我们的农民,是非常有觉悟的,越是这样,我们的干部就越应该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重。怎么帮助农民尽快地富起来,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说:“事关农村的政策问题,我就想到安徽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因为这里有许多熟悉情况、又敢于发表意见的同志。我每次来都很有收获。我的好多政策上的想法,都是我随便下车了解到的。地方上准备的东西,和要看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成熟的闪光点,不是说这些地方不真实,但常常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我非常喜欢随便走走看看。我的调查研究很简单,就是开车随便进一个村,有时要谈一个小时,也可以跟农民谈一天。最长的一次是在铁岭,我坐在炕头上和农民谈心,从中知道了好多事情:土地关系、分配关系、干群关系。不坐下来深入地谈,就很难了解到。即使这样,我仍觉得自己对农村的了解恐怕至多只有十分之一,大量的情况还是不了解的。我知道农村的情况并不都是好的,需要我们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座谈,能畅所欲言,有什么情况就讲什么情况。”

他特别强调:“我再说一遍,我是来搞调查研究的,不是来参观的,请你们不要只让我看‘闪光点’!”

思考讨论

1.只给上级领导展示“政绩”,看“莺歌燕舞”,这种弄虚作假的现像,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中国许多地方蔓延成灾。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其危害?

2.温家宝总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平民总理”。你如何评价他的“平民情结”?

教师点评:检查考核的本意是求实、求真,通过全方位了解情况,实事求是总结经验,认认真真查找差距,探索弥补工作中不足之处的措施或办法,为制定未来对策、确定今后工作方向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其必要性不必多言。而且,看一个时间段里某部门某单位工作实绩如何、老百姓满意与否,考评验收也最行之有效。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丢掉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而是围着“闪光点”转。在“闪光点”面前,有的领导干部为标榜自己的“政绩”,利用“闪光点”向上级邀功请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只盯着“闪光点”,而不及其它,只听喜、不听忧,势必会使调研流于片面,还会助长弄虚作假歪风,甚至会导致领导机关决策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回顾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史,所有兴衰成败都与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紧密相关。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我们就能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我们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或者说,我们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结果,而所有失败都是由违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造成的。因此,完全可以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丢掉这个命根子。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提出并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开始革命活动起,就一直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关系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毛泽东同各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分离的“左”右倾机会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进行了斗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

1929年毛泽东为古田会议写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对工作的指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纠正的方法: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的估量;一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前一条说的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的方法,后一条说的是要调查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坚决反对党内讨论问题时,脱离客观实际,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错误倾向。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要用一条“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毛泽东正式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和斗争经验,于1936年和1937年先后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指出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反复强调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1941年到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重要讲话,更加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系统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治学态度。后来,岳麓书院将其作为校训,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常到岳麓书院学习深受这里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影响,这种影响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实事求是做出全新的解释,并用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此后,毛泽东给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后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给《七大纪念册》的题词也是“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确立起来了。邓小平在回顾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时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确定了中国革命  性质、任务、对象和领导阶级,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实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的非常好,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由于充分尊重中国革命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令人遗憾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左”的偏差。尤其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由于各种原因甚至背离了自己所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出现重大失误。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10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当时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为极“左”错误思想盛行。历史给我们党提出的课题就是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受命于此时。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之所以遭遇这么大的挫折,出现这么多的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原因在于违反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是中国能否完成历史性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走上振兴之路的关键所在。

当时的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根本思路尚未摆脱毛泽东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阐述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即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既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阻止了人们对冤假错案的全面清理和平反,也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法得到恢复,使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举步维艰,更使党无法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思路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导致粉碎四人帮后还有两年徘徊。从这样的大背景下看,对“两个凡是”错误观念的批判和斗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斗争。

邓小平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胆略,坚决反对“两个凡是”,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3月,邓小平在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时说,向前看的东西应该多一些,包括方针、政策、办法。基本思想是要彻底解放思想,首先从教育部开始。这是邓小平第一次使用“解放思想”一词。

在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并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①这一报告是极其重要的报告,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深入讨论了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问题。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议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标志着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再次确立。    

2.邓小平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的全部活动是与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分不开的,而邓小平的全部活动又推进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它进入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融为一体的新阶段。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邓小平第一次用明确的语言论述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基础地位。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地位的论述,为我们判定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什么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提出一个标准。这对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新的概括,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有序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中,邓小平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句话。尽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点内容早就内含在思想路线中,但是邓小平第一次用最精练的语言将思想路线丰富的内容概括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概括使思想路线更加明确、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把握和运用。

第三,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把解放思想看作是实事求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使之成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路线简单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二者是高度的统一,完全一致的。首先,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其次,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都是为了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实事求是。

第四,“三个有利于”标准突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包含的价值观内容。实事求是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认识达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是真理观的问题。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价值观的问题。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价值观的内容突出了出来,实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三、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事变。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党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已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要课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另一方面又着眼于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对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所作的初步构建中,把这一理论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14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了全面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邓小平创立的  理论的体系做了初步的构建。在14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这一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93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江泽民在这个出版大会的报告会上提出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的要求,其中第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15大报告中,又强调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难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的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二是世纪之交,为了应对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江泽民提出了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任务。世纪之交,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内的改革也正处在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而稳定又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我们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世情、国情和党情这些深刻变化决定了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由此,江泽民提出了全民要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任务。三是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当中,对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与时俱进”的新的要求。进入到新世纪,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那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与时俱进。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为16大报告做准备的几次讲话中,江泽民都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16大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6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16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在社会上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中,也出现了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追求不正确的政绩观的情况,例如,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盲目攀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虚报浮夸,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使个人的名誉重如山等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地强调,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就越要坚持求真务实,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就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德的高度。这些都同样深化了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实践表明,只有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才能做到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引出客观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有效地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必须掌握理论,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二是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强调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并对那种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停留在口头上并不准备真正实行的倾向作了尖锐的批评。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施保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立场。毛泽东认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他强调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认为,除了实践,“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斗争中不断地进行检验,丰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长期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极端重要性。

总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的原因:一是实事求是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些内容。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还是在实践在检验和发展真理都是实事求是要求的具体的展开。你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不能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不能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不能不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标准和动力。二是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要求。要坚持实事就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就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的实践环境和党的具体任务,对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新的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的阐述,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它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的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论证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曾对他以前的哲学作过深  的批判,但是它缺少能动性,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它们有同一个根源缺少实践性。为此,作了上述的论述。

这样马克思就找到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即实践,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毛泽东在1937年的《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

这样我们就说毛泽东确立的思想路线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的,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

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没有止境的过程,等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由实践到理论的无止境的过程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本质特征。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解放思想,因而也是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把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样,就把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实践意义

(1)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于否关系到党的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实践和科学地分析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我们党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都是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结果。而我们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我们先看民主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实现了大的解放,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建国以后,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八大路线——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0年代后半期开始,毛泽东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八大的路线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改变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的认识,重新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偏离了我国国情,因此,1958年确定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指引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1978年,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改革开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每一次重大的理论调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目标模式方面,我国的经济建设又遇到了“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的争论,邓小平又一次发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

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新的阶段。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这一谈话和我们党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把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世纪之交,我们党又是依靠这一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视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三大优良作风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最根本的。因为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归根到底是群众的生活实际和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会自觉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并转化为符合实践需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还把实事求是看成是我们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转化为符合实际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才能老老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办事。严于律已,接受群众的批评;而不会夸夸其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的精髓呢?

我们可以从纵向的,横向的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纵向来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诞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关于这一点前面做了阐述。

2、从横向来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个方面。

我们先看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提出的创造性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队伍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都体现了这一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对于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两步走的思想、革命道路、三大法宝、等突破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神圣化、教条化的束缚,都凝聚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同样,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等,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邓小平理论中很多重要的内容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如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等,孝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从命题到立论的根据,从基本理论到发展战略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又形成了新的理论,突出了当前和今后的任务。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并形成了依法治国理论,提出了新安全安观等。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回答,以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党的十六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同样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贯穿于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就是实事求是,对于我们党来说,由于把握这一精髓,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的解决新课题,开创新境界,对我们来说把握了这一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联系了和理论体系。

那么,我们在实践中怎样贯彻这一思想路线和精髓呢?对于国家来讲,也就是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么一个命题,我们可以从敢不敢、善不善两个层面来论述。

1、敢于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哪里来找现成答案的,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中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面也同样要敢于走自己的道路。十四对特色理论概括了它的理论体系,强调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报告

这就是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具体化,邓小平曾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最主要的教训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教训就是“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所谓的别国模式就是斯大林模式,领导苏联人民在上个世纪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度的计划经济、公有制。学习苏联;国家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缺少独创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的不足就暴露出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善于走自己的路

那么如何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呢?从思想方法、基本立场、理论原则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认识。

(1)善于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要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矛盾性存在在特殊性这之中的,没有离开特殊性的矛盾的普遍性。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这样,也是有客观规律的,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的特殊性之上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上的,马克思从来没有对世界各国如何实现理论的社会,以及理论社会的模式提供过非常具体的蓝图。他一直强调资本主义灭亡规律的实现,必然要依据所处的时代条件和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因而有特殊性。也就是说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不一样的国家,它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面应该是有不同的特点的。

邓小平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这么强调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呢?邓小平指出原因也正是在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

(2)善于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要做到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邓小平“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针对改革和开放迈不开步子,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做了上面的论述。

同时,邓小平还强调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文明的成果要经过消化改造适合中国的国情。

正如他所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比如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

(3)善于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要体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需要创新因为我们讲无论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还是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不是从原有的理论来裁剪我们今天新的现实,而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能够深化,能够坯具体化。无论是前面的几个“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以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确   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善于走自己的路,也就意味着理论创新。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于与时俱进与理论创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1、与时俱进的内涵: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体现时代性: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当代中国和世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趋势。

把握这些就能为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依据,为社会主义长治久安提供一些借鉴。

(2)把握规律性:把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要把坚持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与当前为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把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通过这些统一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3)富于创造性:也就是我们要直面现实的矛盾,依据对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的把握。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不是因循守旧、停止不前;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各项工作都要与时俱进,而首先涉及的是理论创新的问题。

2、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与时俱进,特别应该重视理论创新。那么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究竟何在呢?我们也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个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一个从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的角度;一个从当前更好地建设好现代化的角度。

(1)一个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理论创新之所以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第一节的论述中有所展开。

(2)从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矛盾的角度看:

理论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都发生了新的重大的变化,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工作的生活条件和他们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带来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也就是江泽民所说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政治影响的问题。要论述这些问题就需要理论创新,做到在解放思想中来统一思想,今天我讲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3)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看:

从这一点来看,理论创新之所以有重要意义,是因为:理论创新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等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基础。

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其他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不断地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创造的新鲜的经验,并借鉴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的视野,做出新的概括才能为制度创新等其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价值导向,提供思想方法,提供经过提炼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我们讲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创新呢?或者说我们在这些理论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3、理论创新的要求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创新和求实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科学理论的本质,一个是求实,一个是创新。然而创新也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的。因此,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自我标榜的新观点的都是理论创新,其中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陈旧的观点的翻新,也有的可能是适合于西方其他国家的;有的可能是新名词堆积在一起,所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不要一味地生吞活勃,否则就会象有人所说的食古不化,或者食洋不化。并不是真正夺理论创新。要想做到真正地理论创新要做到: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国外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国情。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在理论创新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在理论创新中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离开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的发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没有出路的。

将理论创新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求真务实。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这一实际,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它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因而也无法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党的全部工作的与时俱进,或者说理论创新,都要大弘扬求真务实之风。

那么什么叫求真务实呢?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要做到求真务实,就要求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地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面,要放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面,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上面;坚持求真务实,就一定要以人民的利益和实际出发,要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运,同时又要切实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确立好制度上的保证。

 

思考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新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108